《內容簡介》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潘冀,汲汲營營的世界裡最具正面影響力的人物
他是第一位獲得美國建築師最高榮譽的台灣人
走人少的路,需要勇氣與熱情,卻能創造屬於你的傳奇
是什麼信念,讓他兼顧理想與現實,享受成功事業與美滿家庭?
他的故事與哲學,一定能幫你少走許多冤枉路。
潘冀唯一授權出版、耗時兩年的砌磚哲學大公開!
讓你學會看到正面機會,不再只看負面問題的人生手冊!
正當的力量,才是人生的王道!
人生不只是一場戰鬥,更是一趟有夢相隨的旅程。
為你的夢想追根究柢,一切就從基本功開始!
潘冀,台灣唯一一位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
在本書中首度公開分享成功事業與美滿家庭的背後,
如何兼顧理想與現實,享受工作與生活,
盡一己之力讓世界更美好!在這一段從砌磚塊到蓋
教堂的人生築夢過程裡,
也看到潘冀堅持把事作好的23個關鍵態度與秘訣。
【潘冀的基本功語錄,每一句都是受用一生的智慧】
*一件不對的事,儘管大家都做,仍然是不對的事。
*我們很難改變別人的偏見,但自身處境可以改變。
*每一件事都能講得出道理來,就不會被說是用權力在壓迫別人。
*每一個工作,都可以有計畫的幫自己尋找磨練的機會。
*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於基本功;而基本功來自於既深且廣的歷練。
*把每天的生活優先順序排對,就可以讓腦筋清楚,日子順暢有效率。
*從事每一行都需要寬廣的視野,才能出類拔萃。
*先求有,再求好。
*好的建築是里程碑,壞的建築是墓碑。
*每個人都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生產工具。
作者簡介
關於建築師 潘冀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唯一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FAIA)頭銜的台灣建築師。
中國民國傑出建築師。曾獲《天下雜誌》選為「影響200飛越2000」人物。
行事低調,卻是台灣最具正面影響力的人之一。
21歲,成大建築系畢業,前往美國留學,同學念碩士,
他選擇從大學念起。
25歲,同學還在攻讀碩士,他已經拿到萊斯大學學士和
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進入紐約建築大師的事務所工作。
34歲,參與中正紀念堂競圖勇奪第一名,
卻因蔣宋美齡一句話,中正紀念堂改採用第二名的設計,
抱撼落選。
38歲,自行開業,只為了實現不應酬,不攀關係,不走旁門左道,
憑專業就能成事的夢想。
60歲,不僅夢想成真,還主持全台最大的建築師事務所,
其「快車式設計」兼顧設計美學、效率、品質,對環境親和,
台積電等一流高科技大廠都委由他設計。
他相信,建築不需要個人英雄主義的大師,建築更需要團隊。
他強調,好建築不應只在乎凸顯個人風格,
而應該能夠真正解決問題,並創造和諧環境,服務人群。
他認為,建築不應該是墓碑,而是里程碑。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www.jjpan.com
關於撰文者 藍麗娟
專職作者,寫作領域以生活美學、單車風尚、
旅行等life style為主,暢銷代表作《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士。
第五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雜誌類首獎得主。
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Cheers雜誌》副主編、
民視新聞部編輯,目前報導文字散見《天下雜誌》、
《康健雜誌》、《cheers雜誌》、《親子天下雜誌》。
作品包括:《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
夢想的騎點——跟著標哥京騎滬動》、
《就溜吧!拋開一切環島去──女力單車體驗記》、
《我的環台夢──劉金標的73歲自行車環島日記》、
《新.東京美學經濟》、《不上班去釀酒──葡萄園教我人生四堂課》、
《開始在紐西蘭自助旅行》、
《大陸工作一卡通──搶佔世界職場的教戰手冊》、
《老闆為你泡咖啡》。
譯作:《亞洲名牌聖教--破解奢華爆炸的密碼》。
孤陋寡聞的我,
因為閱讀這本書才曉得原來台灣有
這麼一位傑出建築師。
這位做事低調、不沽名釣譽的潘建築師,
以口述方式經撰文者 蔡麗娟 小姐
整理出的一本勵志人心好書。
廣泛閱讀之餘,
或許生活中需要給自己一份能量,
才有足夠的動力繼續往前推進,
不妨看看這本適合全家人閱讀的人生基本功。
隨著一甲子的生命歲月....
能在建築的國際舞台嶄露頭角,
累積了無數不同凡響的作品,
潘 先生是如何辦到的?
他擁有國際一流的科技廠房設計能力,
竹科三分之ㄧ廠房都出自他的手筆,
沒有他,台灣科技競爭力能否超美趕日,
成為國際第一,
他是最令科技企業主放心的建築師。
在國內完成大學建築系課程的他,
在美攻讀碩士班期間,
為了充實人文、藝術觀的涵養,
選擇了從大四課程修起,
寒、暑假還得半工半讀,
以三年的時間完成碩士學位,
過程看似辛苦怪異的選擇,
事後證明是一種不凡的選擇,
不僅奠定他個人扎實的基本功。
學成後繼續留在美國工作十年,
擔任過中型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管理大任,
也摸透建築的每個環節,學到許多寶貴經驗,
有了這樣的基本功,
也為日後台灣自信心低迷的建築產業注入
一股新契機。
最令人欽佩的行事風格;不走旁門左道、
不隨流俗,
勇於挑戰權威並向『民不與官鬥』
的迷思說不,
他追求產業與社會進步的作為,
使他每每成功的建築法規與制度
推向更合理的境界。
1994年,
51歲的他榮獲國際建築界重要榮譽之ㄧ,
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的肯定,
不因桂冠加冕而高調張揚,
反而更低調,力求專業與設計的突破,
果然,他的作品不斷獲得國際肯定。
台灣數千名建築師,
為何只有他能榮獲國際建築界肯定?
答案來自他的理念與基本功。
『對的事情就去努力。事情不對,
有再多誘因都不應該去做。
事情對,再困難都應該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