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疾病是顯示身、心、靈在更深層次出現不和諧的現象;


唯有透過飲食、運動、呼吸、思緒與情緒管理,


配合《真原醫》最根本的核心「內心徹底轉變」


促使我們打開心胸迎接生命,每天生活在


充滿慈悲、感恩、憐憫的心靈契約裡,


以尋求內在的和諧平衡狀態……


既是古代也是現代,既屬常識也屬專業,


既是神學也是科學。。。


 




 



 


 


作者簡介:


楊定一博士6歲時全家移民巴西,父親楊正民教授任教於巴西利亞大學,


全家住在大學教師宿舍裡,加上有著英文與葡文的基礎,


從小就喜歡研讀各類的教科書、圖書館藏書、與科學雜誌,


12歲立志將來走向醫學研究,


希望進一步了解困擾人類多時的癌症細胞,它是如何形成,


自身的免疫系統又是如何殺死病變細胞,希望研究能帶來醫學的突破,


減少人類的病痛。


當時他寫信給在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教學與研究的寇恩教授


Dr.Zanvil A.Cohn),表達了他對其研究的重要性與突破的欽佩,


並希望大學畢業後追隨他做研究。如他所願,


當他19歲拿到醫學博士後順利進入洛克菲勒大學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


在寇恩博士指導下研究發現了T淋巴細胞與殺手細胞


如何殺死外來入侵體內的病毒和癌細胞,


並在洛克菲勒大學創下兩年拿到博士學位的紀錄,


當時他21歲已經擁有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


生化、醫學雙博士,1980年他27歲時就擔任洛克菲勒大學


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主任,


並在最高峰時一年當中就發表超過數十篇科學論文


在世界頂尖期刊《科學》、《自然》、《細胞》等。


(摘自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為本書所寫的推薦序)




 




 


 


讀後心得:


作者楊定一博士在科學界、醫學界被公認是一位免疫學與癌症專家,


以他擁有出類拔萃異於凡人的經歷,就台大李嗣涔校長


也稱他是位天才中的天才、科學的先行者,真是當之無愧,


手持楊博士所書寫的第一本著作,想必這本《真原醫》


有著他權威性的新發現,讓人迫不及待想一窺究竟。




 



以揚博士在免疫學與癌症多年來專研的經驗,


他明瞭即使有最新、最好的藥物發現來殺死癌症細胞,


如果病人本身無法產生並維持健全的免疫系統,最後還是無法痊癒。


於是,楊博士把他過去所寫的文章,教導一般現代人如何改變生活方式,


轉變心念來恢復健康與福祉結集成書,取名為「真原醫」,


也就是「真正原本的醫學」之意。


 




 



本書有別於一般科學、醫學的著作,未採用醫學界所用的


那種嚴肅學院派理論,是一本適合一般民眾閱讀的預防醫學、


整合醫學推廣書,結合古人的文化,


對疾病、養生、健康的看法,跟最先進的奈米科學、


醫學科技做個種種的整合。


楊博士提到,一個人是多層面的組合,非單一肉體,


還包括心、靈及各式各樣的能量,和環境變數的影響等組合而成,


人要健康必須從心著手,徹底從心的轉變再與腦部、身體合而為一,


讓全身達到健康和諧的狀態。


書裡面談到範圍:從飲食的新概念、姿勢與消化系統的健康


到身心靈的全面診治,包含練功、靜坐到行為心性的改變,


整本書描繪出恢復整體健康的藍圖。


既是古代也是現代,既屬常識也屬專業,既是神學也是科學;


以他對生化、醫學的專門研究來談這方面的理論,


是具有其權威性的值得大家參考。


 



                         


就飲食觀念來說「食物原本都是處於和諧狀態,


天然完整的食物內在的天然平衡機制,


很少導致新陳代謝和健康失衡」現代人的飲食量比以前的人多,


因為種種因素許多食物精緻化、加工分解以致天然營養素、


礦物質流失而不完整,過量失衡的飲食導致


我們的消化系統長期過度負擔,慢慢影響到體內各個器官,


進而引發種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文明病。


書中提到,人們都有一個常見的迷失,多食肉類能讓人增強體力,


但是,許多世界運動紀錄保持者都是熱愛蔬食,


鼓勵大家多食用高纖穀類、天然蔬果、尤其蔬菜水果,


建議以生食、或打成汁來攝取較容易吸收,


天然食物有著人工不易保存的營養素,


總歸一句就是「天然的最好」。


 




理想的飲食比率種說紛紜、一變再變,在P101102


「理想飲食指南金字塔」有四個圖以供參考。


大家都知道,每人每天攝取熱量應依性別、年齡、身高、


體重及活動度來調整,不應低於身體之基本所需,


攝取過多的熱量導致肥胖,也是為慢性病埋下危險因子的主因。


看到這一點,還是提醒平常喜愛精緻美味飲食的自己,


健康飲食的重點盡量吃簡單完整的食物,多食高纖的穀類、


生菜水果、避免過度烹調及過度加工的食物,


口味清淡、細嚼慢嚥,並以專心自在悠閒的心情進食,


這樣才能吃出健康與活力。


 



 


再來談到消化系統的健康,


在第一章「21世紀預防醫學是健康的關鍵」裡就提到最佳健康狀態,


須從體內環保做起,根據奧地利知名醫師馬耶爾的健康理論,


強調消化系統的重要性,特別在第5章談到消化系統是健康的關鍵,


人類的腸子至少七至八公尺長,食物在變成糞便排出前,


有些人可能累積十餐的食物在裡面,


囤積在腸道的食物變成廢物毒素影響身體健康不容忽視,


腸子不只可以清除血中廢物,同時也防止新的毒物進入體內,


腸道不通暢中毒,可能影響胃炎、胃下垂、潰瘍,


各種伴隨的腹痛脹氣、便秘、大小腸疾病,


也會造成肝、膽、胰臟機能失調、痔瘡、甚至腸道癌。


 



 


腸道當中結腸扮演的腳色很重要,


要糞便順利排出不致便祕得靠健康的結腸,


書中建議,想要有健康的結腸,一定要從正確的飲食著手;


高纖、低脂、蔬果少不了,少攝取肉類食物,畢竟,


人類腸道曲折,沒像肉食動物的腸道來的短,


在消化肉類食物中的膽固醇、油脂就比較不容易。


 



 


姿勢的不良也會影響腸道的健康,


平常因工作需要在電腦桌前太久引起的不良姿勢,


及不良站姿、坐姿、走姿都是會影響人體健康,


包括許多慢性病可能來自姿勢問題實在不容小覤。


 



 


書中談到修身、修心的運動占了整本書的許多篇幅,


運動對身心靈的影響極其重要,東西方運動方式各有不同


西方偏向肢體橫向縱向的直線訓練,如消耗熱量的有氧運動、


促進肌肉生長的舉重。東方運動文化講究柔和放鬆與氣脈的調整,


著重全身肌肉、關節和五臟六腑達到全面性活動與伸展,


如許多古老的運動系統,印度瑜珈、道家靜坐、


佛家觀想禪坐、太極拳、氣功、希臘柔軟功,


都是科學且內外兼修的運動,運用螺旋原理活動到全身關節。


任何運動只要持有恆心、毅力不中斷都有益身心,


其中螺旋原理的運動是楊博士大力推薦的運動項目。


 



 


生命的存在呈現於吐納之間,正確的一口氣在P193頁有詳細陳述,


正確的呼吸是正常吸氣接以細而長的呼氣,


這樣重複吸呼可以減少呼吸次數,降低身體重心,


可使體內細胞充滿能量、情緒更沉穩,身心處於同步、合一狀態,


根據學習太極拳多年經驗,總是講求務必做到專氣至柔、動靜合一,


以氣打通任督兩脈,才能達到健身、強身效果。


 





 

「真原醫」一直倡導身心靈整體醫學的三體(身體、情緒體、心思體)


都和諧平衡,才能讓患者走上康復之路,


簡單說,想趕走每種體所凝聚在體內的能量結,


三體同時都要下完全的決心進行療癒,才能徹底療癒。


最終目的就是透過每日心念的轉變淨化儀式來預防或治療一切疾病,


心存感恩、懺悔、希望、回饋來幫助心的療癒,


真誠的實踐就能改變身體的能量,


進一步改變身體的化學結構,以達到和諧平衡狀態,


正向的語言就是常說簡單兩個字「謝謝!」。


 




 



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現每種情緒都有身體或細胞的對應區,


正面情緒微笑、愉悅的心情能使體內細胞活化有益健康,


負面情緒哀傷、憂鬱則容易產生疾病,


唯有正面心念轉變才能生活在和諧平衡狀態中,


執念是最大的身心靈障礙,一個簡單的轉念,改變不好的習慣,


甚至能夠帶給我們真實的生命價值,


在紅塵中自在看待世間的無常,心境不惹塵埃,


以植入「真原醫」倡導的根本核心,


融入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藉此轉變獲得健康、快樂人生。





 







 


 


近年坊間許多倡導身心靈整體療法的書籍,


本書跟之前讀過的《不藥而癒》有著異曲同工之論,


都是推崇自然療法的非傳統醫學書,


在預防與治療疾病上都有其助益,


只是楊博士所說的理念多了科學舉證做根據,


我想只要有益身心的書,廣泛的閱讀何樂不為呢?


但是,


一個前提,生病時還是必須先就醫,


才能了解疾病的整體狀況,


再來參考「真原醫」所說的正向核心觀念、


自然醫療的整合療癒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irene 的頭像
    Eirene

    Eirene's blog

    E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